腕隧道症候群簡介


什麼是「腕隧道症候群」呢?


你是不是有過手麻、手痛、


晚上會麻醒的經驗。若有的話,


就有可能是罹患腕隧道症後群。


腕隧道症候群乃是上肢最常見的周邊神經壓迫病變,


主要原因是手部的正中神經在經過手腕處,


會穿過由腕骨與腕橫韌帶圍成的「腕隧道」,


受到位於神經上方的韌帶壓迫所造成的臨床症狀。


而正中神經是指支配大拇指動作與支配大拇指、


食指、中指以及一部份無名指感覺的神經。


此病一般好發於中年病患,


尤其是在需重複手腕動作的人身上,


例如機械技工、木匠、打字員、


及家庭主婦等,故慣用手受影響較大,


而且症狀會因為工作而加劇。


女性發生腕隧道症候群的比例是男性的3-10倍。


有三分之一的女性,


在懷孕第七個月至第九個月時,


會出現腕隧道症候群。


有時其他包括糖尿病、


甲狀腺功能低下、


風濕性關節炎、


類澱粉沉積症等疾病,


都可能造成腕隧道症候群。


臨床症狀為:


手部疼痛、灼熱、


刺痛及麻木,


且部位局限於食指


和中指即正中神經支配之區域。


此疼痛在晚上或睡醒時特別明顯。


其麻木與疼痛症狀有時會放射到手肘,


嚴重時甚至手上的杯子或碗可能握不住而掉落。




檢查:



包括有神經理學檢查與神經傳導檢查。



神經傳導檢查是利用非常細微的電流刺激正中神經,


藉以評估神經的反應以


及其受傷程度。


其原理可以用高速公路的交通狀況來比喻,


如果高速公路塞車時,


平均行車速度會因而降低,


甚至在瓶頸的地方會塞的更厲害。

同樣地,正中神經在手腕處韌帶壓迫時,


神經的傳導速度就會下降,如此一來,


臨床上就可診斷出腕隧道症候群。


即使神經傳導檢查是診斷腕隧道症候群的最好方法,


然而仍然會有10-25%出現早期腕隧道症候群民眾,


因為神經壓迫程度輕微,


而無法出現神經傳導的異常。



治療方法:



冰敷



用毛巾包裝在塑膠袋的冰塊,


疼痛部位持續冰敷。


冰塊可以減輕腕隧道韌帶周圍的小份滯留情形,


進一步減輕正中神經所受到的壓力。



護腕夾板



為保持手腕伸直一平放,


建議帶上護腕夾板,


可以在一般藥局購買。


使用護腕的雙手放在桌上休息時應手掌朝上。


而且注意手腕平放,


讓手腕和前臂成一直線。


夜晚睡覺時也應戴上護腕夾板。


很多”腕隧道症候群”就是因為晚上睡覺時手腕彎曲,


壓迫到手腕正中神經所造成。




雙手伸高



讓手部保持在比心臟高的位置。


每次都保持高舉的次勢幾分鐘,


有助於預防雙手麻木和刺痛。



藥物治療



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、


類固醇、維生素B、類固醇手腕注射



減肥和戒煙



抽煙和體重過重的人比較容易得”腕隧道症候群”。



外用貼片治療



目前新的貼片治療疼痛:


成份為Lidocaine 700m g。


可以治療神經痛,包括難以治療的”


皰疹性神經痛”與”腕隧道症候群”等都有顯著的止痛效果。



復健



包括物理治療(雷射、超音波、石蠟浴、


電療以及徒手治療)與職能治療 (副木處置)



手術治療



如果有很厲害的疼痛,


或雖有非手術的治療但其他症狀仍持續存在著,


或是有發展成為永久性神經性受損的危險性的話,


就建議手術。醫師會解釋手術程序,


其危險性和合併症,且有術前和術後的指導,


包括復健練習來重新獲得手部功能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英州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