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{###_slechen86/2/1295832960.jpg_###} *新北市 坪林 平溪 新店 雙和

雙溪 石碇 烏來 文山包種茶




泰雅獵徑 走古道思舊情


在烏來泰雅族的生活領域中,

共有三條古道與外交通往來,

包括桃園巴稜到烏來福山的巴福越嶺古道、

福山至宜蘭雙連碑的哈盆越嶺古道、

以及烏來孝義至宜蘭礁溪的桶後越嶺古道。


桶後越嶺古道為早期泰雅族狩獵的山徑。

日治時期,

日人修建從新店屈尺到宜蘭礁溪的

「屈尺叭哩砂橫斷工程」,

即為桶後越嶺古道的前身,

是通往宜蘭的交通路線,

也是伐木運材的鐵道,

據說修築該條道路時動員1千2百人,

並受到當地原住民激烈的抗爭,

耗費時日才得以完工。

而當時三井合名會社曾召募桃園、

中壢一帶的客家人到孝義

(泰雅舊稱為阿玉a-gia)

從事伐木工作,

因此成為烏來唯一的漢人聚落。


直至今日,

古道的路跡早已不復見,

已是台電公司的保線路,

也是旅人尋幽探訪的山徑。


桶後越嶺道跨越台北及宜蘭縣界,

全程約12公里,

路程平緩,

以景觀可分為三段:

孝義至桶後的桶後林道,

多是柏油路;

桶後保線所吊橋至北宜縣界的鞍部,

為自然的山徑;

鞍部附近至小礁溪的為產業道路,

少部分是泥土路,

其餘多已舖設柏油。


涓滴成河 聽溪流說故事


桶後溪為台北重要的水源-


南勢溪的支流,

因其位在烏來大桶山的後方,

故稱「桶後」或「桶后」溪。


從小礁溪進入,

可以閱讀一條溪流的故事。

因為有森林的涵養,

小雨滴受樹冠截留而慢慢滲入地下土壤,

成為地下水的一部份,

湧出地面形成淺淺的小溪床,

即是桶後溪的源頭,

小溪向下流動,

繼續匯聚其他的水源,

小溪逐漸變寬,

水量逐漸豐沛,

最後變成一條充滿生命力的溪流,

奔流過山林、

平原、城市,最後流向大海。


桶後溪在叢山間蜿蜒穿梭,

或急流、或短瀑、或平潭、或淺灘,

如變化多端的千面女郎,

呈現迴然不同的面貌及風情。

溪水潺潺,

緩慢流經傍著懸壁的深壑,

深邃的水面如透綠的鏡子,

照映出滿山綠意;

流經攔砂壩時懸掛出一匹白練垂簾,

成為夏季天然的SPA,

清涼的水沫驅散了空氣中炙熱的暑氣,

強勁水流的按摩消除了遊客身心的疲憊。


清澈的溪流也孕育了豐富的生命,

魚蟹悠游、青蛙鳴唱、蜻蜓舞翅、

還有不起眼的水生昆蟲...,

多樣的生物架構起複雜的溪流生態,

讓生命在此生生不息。


步道漫遊 賞景觀看多樣


從小礁溪登山口進入,

居高臨下,

可以俯視田野千陌的蘭陽平原,

不久即抵達台北及宜蘭交界的鞍部,

泰雅語kori-jubar,

此處也是越嶺道的最高點。


鞍部風力強勁,

放眼望去幾是大面積的芒草,

稀疏的樹木也僅2--5公尺高。

秋季,芒花把翠綠山頭染白,

蕭瑟的秋風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草浪,

有著淒美蒼涼的美感;

春季,嬌豔的杜鵑花綻放,

把沿路妝點得熱鬧繽紛,


讓旅人感受「春來了」的歡喜雀躍。


山徑逐漸進入蓊鬱的森林,

傍著淙淙溪流,

環境轉為潮濕。

陽光遮蔭的步道邊,

是一大片茂盛的水鴨腳秋海棠,

富含水分的莖可以提供野外求生解渴;

夏季開花時,

粉紅或桃紅色像蚌殼的花苞逐漸綻放,

仔細觀察,

花朵有的四瓣、

有的五瓣,

其實前者是雄花、

後者是雌花,

伸著三翼如小飛機的果實更是可愛。


闊葉林中,

人工種植的柳杉如國慶閱兵般,

筆直挺拔、高矮整齊畫一;

大樹的樹幹上長滿山蘇等蕨類,

他們是蕨類植物的公寓,

僅提供住宿環境,

蕨類仍然自營光合作用、

生產所需的養分。


漫步土石小徑上,

吸收森林的芬多精及水流的負離子,

享受難得的悠閒自在。


山林餐桌 觀動物求生存


從孝義往桶後的林道,

因對岸地形陡峭,

保持天然原始的林相,

提供許多鳥類棲息,

所以曾是「台灣十大最佳賞鳥地點」。


夏季,可以觀賞低森林性鳥類,

如五色鳥、翠鳥、及鉛色水鶇等;

冬季,因峽谷中隔絕了凜冽的季風,

氣候相對溫暖,

所以一些中海拔的鳥類,

如灰喉山椒、白耳畫眉、及冠羽畫眉等,

會降遷到此。

而數量稀少的林鵰、

熊鷹、及朱鸝等,

也常有機會在桶後溪相遇,

讓賞鳥人士驚豔不已。


夏季,

也是觀察昆蟲的好季節。

獨角仙常群聚在同一棵樹幹上,

上上下下尋找食物及配偶,

十分忙碌;

步道邊冇骨消的花上,

體型嬌小的紅邊黃小灰蝶不捨離開,

貪婪的吸食蜜杯中的蜜;

白色的三角蟹蛛有良好的保護色,

隱身在大花咸豐草的白色花瓣上,

靜靜等待前來採蜜的蝴蝶。


森林裡時時刻刻上演著生命密碼,

只需停下腳步,

用心觀察,將會有更多的收穫。


步道旅行小幫手


步道位置:

台北縣烏來鄉孝義村、

宜蘭縣礁溪鎮匏崙村

步道長度:約12公里健行難度:

爬升高度約200公尺,

平緩易行,唯路程較長,

需衡量體力。

首選景觀:溪流生態及景觀、

秋季鞍部芒花交通指南:


1.台北進入:

烏來孝義村→桶后林道

(約13公里)→烏玉檢查所

(辦理入山證)→桶後越嶺道


2.宜蘭進入:

台九線→宜8鄉道

(育英路)→宜5-3鄉道→

宜礁農7產業道路→

小礁溪土雞城→產業道路→登山口


注意事項:桶後有交通管制,

管制措施時有更新,

詳情洽詢於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。

電話:03-5224163

全文引用作者:湯谷明;更新日期:2011/03/02 10:18 賴品瑀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陳英州醫師 的頭像
    陳英州醫師

    陳英州(陳璿達)醫師

    陳英州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