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() 胃腸肝膽系統


症狀包括腸繫膜血管炎,


憩室炎
, 肝炎

血清免疫學檢查


全身性紅斑狼瘡血清檢查包括抗核抗體(ANA)


抗核糖核酸抗體(DSDNA)


RNP, Sm. SS-A, SS-B


抗核酸小體抗體(ribosomal P)


補體(complement)C3,C4


抗牛心脂素抗體(cardiolipin)

診斷標準


全身性紅斑狼瘡診斷必須


以下
11種條件至少符合4


1. 面頰紅斑


2. 盤狀皮疹


3. 光敏感


4. 口腔潰瘍


5 非麋爛性關節炎


6 肋膜或心包炎


7 腎臟病變


8 中樞神經病變


9 血液病變


10 免疫異常


11 抗核抗體陽性

治療

常用的治療藥物包括:


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


抗瘧疾藥物(hydroxychloroquine)


口服類固醇


靜脈注射脈衝式類固醇


免疫抑制劑

(Azathioprine, cyclosprine, cyclophosphamide)


輕度疾病 (皮膚, 關節): 抗瘧疾藥物治療

中度疾病 (漿膜炎, 血球減少, 皮膚和關節顯著侵犯):


類固醇
azathioprin, methotrexat等志療

重度 (,, 內臟血管炎, 腦部侵犯)


高劑量類固醇 + iv. Cyclophosphamide

+ 血漿置換 mycophenolate mofetil 治療

腎炎, 肌肉炎,血小板低下: 可使用環苞靈治療

此外還有很多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,


可提供病患有效及少副作用的選擇

抗凝脂抗體症候羣

部份全身性紅斑狼瘡病患


有血栓的症狀
,


這是因為合併
抗凝脂抗體症候羣


治療可使用抗凝血藥物,


皮下注射肝素及口服阿司匹靈

全身性紅斑狼瘡懷孕

懷孕不再是禁忌,


但要等控制疾病活性穩定後
6個月後較安全,


且要避免使用傷害胎兒的藥物



有腎衰竭
,


抗磷脂抗體及
SSA/SSB者要注意併發症

預後

目前全身性紅斑狼瘡10 年存活率超過 85%


大部份死因- 感染,


所以我們建議全身性紅斑狼瘡病患因戒煙
,


每年打流感疫苗
,


每五年打肺炎鏈球菌疫苗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陳英州醫師 的頭像
    陳英州醫師

    陳英州(陳璿達)醫師

    陳英州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