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反覆發作性風濕症(palindromic Rheumatism),是一種在臨床上以反覆 發作的關節炎和關節周圍炎的來表現, 這些症狀常持續數小時或數天後自行緩解、消失而無殘留病變,同時病人不會有全身性症狀
反覆發作性風濕症好發於20至40歲,男女都會。可侵犯上肢或下肢任何關節,其中以手指、手腕、膝及肩最為常發。每次發作,通常以侵犯單一關節居多,甚少同時超過三個關節以上。受侵犯處會有紅腫熱痛等發炎現象,很幸運地,這種症狀一般持續時間短暫,僅幾小時或幾天。不吃藥也可自行康復,發炎現象完完全全消失不見。有時發作處可能不在關節而在軟組織或離關節稍遠處,此時的診斷就不太容易,要先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。但風濕病專科醫師,依據先前的特殊病史,可做正確的診斷。
根據本院的經驗,相當部份的病人罹患典型的反覆發作性風濕症,卻被診斷為痛風或類風濕性關節炎,而服用不適宜的藥物,或活在不必要的恐慌中。反覆發作性風濕症有著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截然不同的臨床面貌。其主要異處包括(1)急性發作特性,且症狀可完全消失;(2)發作處皮膚呈現潮紅,並常侵犯軟組織;(3)不會有關節破壞與變形;(4)預後相當良好;已不特別好發於女性;(6)與組織抗原基因HLA-DR4 無關。另外,此病異於痛風之處,除了患者血液中尿酸可能不高外,痛風好發於下肢,特別是大趾指處之特徵,並不像反覆發作性風濕症,以上肢關節最易侵犯。因此,找風濕病專科醫師做正確的診斷,是最重要的第一步。
反覆發作性風濕症診斷確立後,仍然需要做定期長遠追蹤。因為根據國外文獻的觀察追蹤報告約20%左右之病患日後可能演變成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。然而,幸運地,國內的研究報告卻指出這樣的轉變機率並不常見, 典型的反覆發作性風濕症是甚少演變成類風濕性關節炎的。
但有極少數反覆發作性風濕症病人發展為紅斑住 狼瘡或其他膠原性疾病。所以當病人有下 列情況時就要檢查
一、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延長。
二、發作間歇期縮短。
三、每次發作波及的關節數目增加。 四、發作間歇期,關節症狀並未完全
五、類風濕因子由陰性轉為陽性口 六、出現全身性症狀。
七 X光檢查有骨侵蝕現象。
當這些情況出現時,代表疾病可能已 在轉型,這時就必須找風濕專科醫師做進 一步的評估,以期早期診斷、早期治療, 避免疾病轉型後產生的相關併發症c
在治療原則上,一般是僅採症狀療法。因其預後大致相當良好,因此僅在發作時,給予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劑治療,通常一天之內,就可得到相當的改善。若疾病發作顯然有誘因可被發現,則避免它是必要的。文獻上也曾報告,使用奎寧類(抗瘧疾藥物)會減低發作頻率。
全站熱搜